2007年5月19日

金錢利誘

「實踐有上嗎?」

「下禮拜才會知道。」

「你如果選交大的話 我給你一萬塊獎金」

媽媽說完轉頭問爸爸:「那你要給多少?」

「五萬啊」 爸爸說。

「實踐就沒有嗎?」 我問。

「對。」 兩人異口同聲。

2007年5月2日

留下什麼,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最近發生了很多事。

4月22日我一個人去實踐考研究所筆試,
考了一整天下來覺得好累,也有可能是我術科塗8b鉛筆塗得太用力。
回到家以後聽同學們說才發覺,原來畢展已經過一年了。
整整一年了噢。
我現在想起整個大四整個畢展前的去年春天的日子就覺得好奇妙。
那段日子大概是我出生以來壓力最大最重的一段時光,
開了好多好多的會,生過好多氣,也哭過幾次。
短短兩天的展覽結束之後,一年以後的現在,我們究竟都留下了什麼呢?

這一年裡,我渾渾噩噩的準備考設計所。
想念設計大概是大三那次去看新一代設計展之後開始的事,
那一陣子我曾經懷疑過為什麼要來念廣告呢?
為什麼我在高二的時候偷偷和旁邊同學說哼我隨便念一念都考得上實踐的幾年之後,
當我進了政大卻又總是不時回過頭來羨慕他們呢?
雖然如此,應該唸的參考書大概只念了1/3,總是躺在床上看書看沒幾頁就睡著。
每當看著別人畫的作的圖發光的樣子,
我突然又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念視覺傳達設計,
或是總還抱著另一個想變成地下走唱藝人的白日夢,卻又連幾個簡單的和絃都彈不好。

最近一個朋友生了大病,狀況不太好。覺得難過之餘,我突然就看開了好多事,
原本知道考上交大時還不太開心(大概沒有像我這樣考上卻這麼不開心的人了吧),
後來就覺得什麼煩惱其實都很微不足道了,
像我這樣能自由自在的呼吸走路讀讀書,根本就再幸福不過。
所以不管我們最後變成了什麼都好,只要快快樂樂的就好了。

PROTOTYPE的一年以後,30幾個奇形怪狀的飛機變成了各種可能,
有念新聞的,念心理的,念企管的,念建築的,念服裝的,念設計的,念文化的,
或是在廣告公司在公關公司或在知名企業上班的還有在當空姐的。
我想我真的很喜歡廣告系喔,
還有哪個地方能夠集合這麼多聰明又厲害又有趣的人,再把大家變成各式各樣不同的樣子呢?

不管怎樣,知道大家都在紀念畢展一週年的時候,
就覺得還好那時候花的力氣都沒有白費。
有些事當下痛苦,但都要等到事隔一陣子之後,才會真正看見究竟獲得了什麼。

『留下什麼,我們就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張士豪說。

學習與研究計畫前言

4月20號我去交大面試,規定要寫學習與研究計畫,這是我寫在上面的前言:
--

筆試考完的隔天,天氣很冷,經過台北車站的地下商店街時,我看見好多遊民一排一排地睡在那個有時候會有書展的空地上,周圍人群匆匆來往,而一旁就是嶄新的高鐵月台入口。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去年底推甄面試的情況:眼前的教授們穿著整齊的套裝,問了一些可能很無關緊要的問題。

而前一天我才剛和一百多個拚命想往更高社會階層擠的人,一起寫完了最不知民間疾苦的設計和藝術申論題,等著被大學教授們挑選,再生產更多不知民間疾苦的學術論文……。
你覺得設計是什麼呢?藝術又是什麼呢?什麼是常用的構圖形式呢?什麼是好的設計?什麼是壞的設計?對比是什麼?對稱又是什麼?……。

我們到底都在做什麼呢?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去年底的推甄我寫了一份學習計畫,大抵敘述我在廣告系學了些什麼,在應藝所想要繼續學些什麼,以及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應該往世界宇宙各方面吸收哪些我所欠缺的部分。事後檢討,似乎太過廣泛而沒有聚焦,因為面試的時候還是被問了:『談談你的研究計畫吧!』而我完全沒有準備這部分。有的時候我覺得納悶:怎麼什麼都還沒開始學,就知道自己要研究什麼了呢?或者我們寫論文是真的有滿腔的研究熱忱?還是真的有誰想閱讀嗎?

總之我試著將學習計畫做了些修改,並加入研究方向的部分。而修改的同時,樂生議題仍爭執不休,新聞媒體又傳來美國校園槍擊事件,有33人喪生。有的時候我們看新聞報紙覺得無力,卻又轉頭繼續寫研究計畫,繼續研究美學。有時候我也會懷疑,我們探討這麼多設計與美學問題,是不是都沒有『哪裡找得到舒適好睡的紙箱』來得重要呢?

我還是不知道。